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明星股时间窗口到了!科创板:还记得当年的创业板吗?2022-06-04 10:25:29 | 来源:东方财富 | 阅读量:8098 | 

投资要点

当市场进入筑底期,底部区域看起来很长很长,轻指数,重个股,新一轮明星股将悄然展开有序行情以史为鉴,近2—3年上市的新股将是新一轮明星股的沃土科技创新板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板块,其鲜明的时代感叠加在其产业分布上

目前我们认为科技创新板已经进入牛市前期,小何开始出现尖角。

一是其产业分布反映了当前先进制造业的崛起,以半导体,新能源,云计算,国防,医药为代表,二是利润高速增长结合Wind一贯的盈利预测,22年和23年都将超过30%同时,估值已经触底目前PE—TTM已经接近2012年的创业板水平,第三,资金配置低截至22Q1,科技创新板约占资金分配的5%

接下来,我们认为市场的核心特征是科技创新板新一轮明星股将悄然有序上涨,这将是未来结构性牛市的主战场。

1.导读:次新股是牛股的沃土。

在介绍科创板之前,先说一下a股一个被忽略的规律:无论是2013年到2015年的牛市,还是2019年到2021年的牛市,次新股往往是牛股的沃土。

底层逻辑是,次新板是股权市场各个阶段产业变化的映射自2019年6月开板以来,科创板是一批反映中国先进制造业崛起的次新股

2.行业:鲜明的时代感是核心。

没有产业,就没有牛市展望十四五,以新能源,半导体,云计算,国防,生物医药为代表的制造业升级是目前最具时代性的产业科技创新板作为一批上市不到三年的次新股,恰恰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崛起,这是巩固科技创新板牛市的底层逻辑

3.盈利:增速快,估值见底。

科技创新板的产业分布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并在板块表现中逐渐实现结合Wind一贯的盈利预测,科技创新板22年和23年的盈利增速分别为64%和34%就估值而言,整体法下,截至5月20日,科创板PE—TTM为35倍,科创50为34倍4月26日是科技创新板的最低点当时TTM的市盈率只有30倍,接近2012年12月创业板的29倍

4.基金:配置处于历史低位。

截至2022Q1,科技创新板约占基金总配置的5.3%,接近2012Q4的创业板伴随着科技创新板的产业配置价值明显,参考创业板的配置路径,目前科技创新板的低资金配置也意味着后续仓位空间较大

5,似曾相识的宝石:多维度

自2009年10月创业板推出以来,指数连续调整至2012年1月,2012年12月二次探底后开始牛市。

自2019年7月科技创新板上线以来,该指数持续调整至2022年5月经过近三年的持续调整,目前的PE—TTM也接近2012年的创业板创业板和科创板正常化后,前期指数走势表现出很强的相似性历史会重演,但不会简单地重演这些现象背后都有其合理性

回望十二五期间的创业板,展望十四五期间的科技创新板,产业分布上鲜明的时代感是核心共性换句话说,创业板反映的是十二五期间的互联网,而科创板反映的是十四五期间的先进制造业同时,两者的次新股属性强化了估值水平和基金仓位变化规律

另外,从宏观维度来看,2012Q1和2022Q1流动性过剩由负转正,大势水平意味着市场见底同时经济由下行转为弱复苏,风格层面意味着增长占主导

风险提示:地域冲突超出预期,对工业进步的期望不高,利润增长低。

在介绍科创板之前,先说一下a股一个被忽略的规律:无论是2013年到2015年的牛市,还是2019年到2021年的牛市,次新股往往是牛股的沃土。

我们认为其背后的底层逻辑是,每个阶段的次新股往往是当时产业转型的缩影。

换句话说,次新股板块是股权市场各个阶段产业变化的映射,也是牛股的沃土一方面,次新股具有天然的时代感,使其具有高成长性,而这恰恰是牛股的核心属性另一方面,在基金仓位较低的背景下,次新股基本面拐点出现时,容易带来比较大的预期差

自2019年6月开板以来,科创板是一批反映中国先进制造业崛起的次新股。

1.1恢复

2013—2015年,以2013—2015年牛市为例,选取2012年12月4日至2015年6月5日涨幅前100名的公司作为统计样本可以发现,上市时间主要集中在2009—2012年,占比75%

1.2 2019年至2021年恢复

以2018年10月19日至2021年12月13日区间内的前100只股票为统计样本可以发现,2015年以来,上市公司已经占到了43%

1.3总结:行业驱动是核心。

投资者在选择股票时,往往会忽略上市时间这个指标但实际上,从上市时间这个指标出发,更容易找到预期的差异以2012年12月至2015年6月和2018年10月至2021年12月的两次牛市为例,可以发现当时明星股中次新股占比明显较高

从供给端来看,次新股有着天然的时代感究其原因,能够上市的新股大多适应了经济转型各个阶段的背景,因此具有高成长性,而这恰恰是牛股的核心属性

从需求端来看,新股数量多,体量小,估值高等因素导致投资者对其关注度不高,进而导致机构对2—3年上市的新股持有较低仓位,有相对较高的预期但当次新股业绩拐点出现时,基金的加仓行为会放大涨幅

而科技创新板则是一群时代感鲜明的次新股2019年6月,科技创新板正式开板,7月首批公司上市

2.行业:鲜明的时代感是核心。

展望十五,以新能源,半导体,云计算,国防装备,生物医药为代表的制造业升级是当前最具时代性的产业。

科技创新板作为一批上市不到三年的次新股,恰恰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崛起,这是巩固科技创新板牛市的底层逻辑。

2.1复盘:没有行业,就没有牛市

没有产业,就没有牛市哪怕是自下而上的选股,行业也是核心考量通过对十倍股的统计发现,每一轮牛市中产生的十倍股都有其鲜明的行业共性

在1996—1997年的牛市中,十倍股的主要行业是计算机,采掘,机械设备,家用电器和银行,其中计算机占比最高,为33%。

在2005—2007年的牛市中,十倍股份的主要行业是房地产,有色,机械设备,化工,商业贸易和医药生物,其中房地产和有色占比最高,分别占15%和13%。

在2013—2015年的牛市中,十倍股份的主要行业为计算机,传媒,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其中计算机占比最高,为32%。

在2019—2021年的牛市中,十倍股份的主要行业是电力设备,食品饮料,电子,医药生物,其中电力设备占比最高,为47%。

从四次牛市中可以发现,十倍股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在1996—1997年的这轮牛市中,十倍股份所在的行业以轻工为主,在2005—2007年的这轮牛市中,十倍股份所在的行业主要是重工业,在2013—2015年的牛市中,十倍股份所在的行业主要是信息技术在2019 —2021年的牛市中,十倍股份所处的行业主要是新能源和硬科技

四轮牛市背后的背景是,1978—1988年,中国经历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1988—1998年,中国开始了以大规模生产轻工业产品为特征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998年到2011年,在轻工业扩张的基础上,中国开始进入重工业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工业化成熟后,技术升级和技术扩散驱动的产业升级和绿色低碳驱动的能源革命成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特征

2.2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先进制造业的崛起

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掌握关键技术已成为中国长远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重要基础展望十五,加快关键技术的国产化替代成为时代主旋律,也是二次投资寻找牛股的关键线索

最近几年来,国内在国产替代领域的政策不断实施,如自制,替代,加强原创,培育国产知名品牌,2016年以来的会议和文件中多次提及半导体,新能源,云计算,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和突破也在十五发展纲要中被反复提及

2.3科技创新板:测绘行业的崛起

截至2022年5月12日,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420家根据科技创新板新兴产业一级行业分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拔得头筹

到具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二级分类,电子核心产业,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软件和新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先,这反映了当前蓬勃发展的半导体,新能源,云计算,国防和生物医药。

个股方面,以市值排名科技创新板前10的公司为例,SMIC,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大全能源,百济神州等,均为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子领域的领先代表。

3.盈利:增速快,估值见底。

科技创新板的产业分布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并在板块表现中逐步实现结合Wind一贯的盈利预测,科技创新板22年和23年的盈利增速分别为64%和34%

就估值而言,截至5月20日,科创板PE—TTM为35倍,科创50为34倍,4月26日最低点的科创50仅为30倍。

3.1利润:未来两年仍高。

就盈利增速而言,根据Wind截至5月20日的一贯盈利预测,预计22年和23年科技创新板盈利增速分别为64%和34%,而科创50分别为39%和23%,较其他板块更为突出。

行业方面,结合Wind一贯的盈利预测,整体法下,剔除5家以下的行业展望各行业22年,23年的利润增速,基本都在30%以上

3.2估值:创业板接近12年。

除了利润增速,估值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所以我们借助历史复盘来讨论这个。

按照目前科创板的估值,截至5月20日,整体法下,科创板的PE—TTM是35倍,科创50是34倍,科创50在4月26日最低点只有30倍。

参考创业板,2012年底和2018年底是创业板的两大市场底部,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29倍和28倍。

可以发现,4月26日的低点科创50的估值已经接近当年创业板的市场底部。

4.基金:配置处于历史低位。

截至5月12日,以基金重仓计算,到2022Q1,基金持有科创板870亿股,科创50 614亿股,而科创板总市值接近4.9万亿,科创50约2.1万亿。

截至2022Q1,科技创新板约占基金总配置的5.3%,接近2012Q4的创业板。

伴随着产业增长逐步在板块利润中实现,科技创新板的配置价值将日益显现参考创业板的配置路径,目前科技创新板资金配置比例较低,也意味着未来有更大的加仓空间

5,似曾相识的宝石:多维度

历史会重演,但不会简单地重演回顾十二五期间的创业板,展望十四五期间的科技创新板,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产业分布的鲜明时代感是关键共性换句话说,它们分别映射了十二五和十四五期间的工业崛起基于此,我们对创业板和科创板的宏观背景,行业分布,盈利能力,估值变化,基金持仓等进行对比分析

日前,创业板正式开板,10月30日,创业板首批公司上市,至今已有十余年历史。

5.1宏观:大势所趋,共同风格

就市场环境而言,现在和2012—2013年有很多相似之处。

从大趋势来看,借助复盘可以发现,市场底部通常领先于经济底部,市场底部往往出现在流动性过剩由负转正的时期。

回顾2012年的Q1,流动性过剩,即M2增长率—名义GDP增长率,由负转正截至2022年Q1,流动性过剩再次由负转正

这意味着市场开始进入筑底期结合筑底期的结构性演绎规律,新一轮明星股已经悄然出现,开始有序上涨

从市场风格的角度,我们用沪深300衡量价值风格,中证500衡量成长风格,回顾经济地位与风格的关系。

可以发现,在强势复苏阶段,价值风格的表现占主导地位,弱复苏阶段,增长风格的表现占主导。

回顾2012—2013年,经济从下行走向弱复苏,增长风格占主导展望2022年,伴随着复产复工,叠加常态化核酸检测,我们认为经济也将触底反弹,走向弱复苏,预计接下来中小创成长机会更占优势

5.2行业:互联网VS硬技术

2013—2015年创业板牛市的底层逻辑在于其在产业分布上的鲜明时代感,即当时创业板的产业分布以互联网+为主,映射了当时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

截至2012年底,创业板共有349家公司申请进行第二产业布局其中,计算机应用行业43个,占比最大,为12.3%,其次是化工22个,通用机械17个,光学光电16个,环保工程及服务16个,专用设备16个

2013—2015年,智能手机普及率持续提升,互联网和手机游戏进入快速发展期在此背景下,创业板指数的优势凸显,期间创业板指数累计超额收益率为250%+

观察现在的科技创新板,其产业分布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以新能源,半导体,云计算,国防装备,生物医药为代表,是十四五期间最具时代感的产业之一。

5.3估值:三年后的最低值。

从创业板估值变化的历史来看,上市两年半内,创业板估值呈下降趋势日前,创业板PE—TTM降至29倍,板块估值触底,随后迎来近三年的漫长牛市

与科技创新板相比,它们的估值走势高度相似三年来,科技创新板市盈率一直在震荡下行日前,科技创新板PE—TTM见底,降至31倍,与创业板见底时的估值高度接近

5.4利润:双创的区别

从创业板和科创板推出后的盈利情况来看,创业板整体波动较大,而受益于注册制的科创板整体较为稳定。

就创业板而言,从第一年开始利润增速就不断下滑,直到第四年见底。

就科创板而言,从第一年到第四年,整体营收增速和归母净利润增速都在不断提升根据Wind一贯盈利预测,2023年科技创新板整体营收增速约为27.1%,归母净利润增速约为34.3%虽然比2022年略有下降,但利润增速仍将超过30%

5.5基金:双创初期两者都低。

以基金重仓股为衡量口径,在创业板成立的前三年,板块基金的配置比例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10年至2012年,基金的配置比例保持在4%以下,与现阶段基金仓位在科创板的表现类似。

但2013年至2015年,创业板基金持仓比例快速上升2015年Q2持仓比例高达26%,较2012年第四季度成倍增长

截至2022Q1,科技创新板约占基金总配置的5.3%,接近2012Q4的创业板。

5.6小结:似曾相识阎的回归

创业板和科创板正常化后,前期指数走势表现出很强的相似性。

自2009年10月创业板推出以来,指数连续调整至2012年1月,2012年12月二次探底后开始牛市。

自2019年7月科技创新板上线以来,该指数持续调整至2022年5月经过近三年的持续调整,目前的PE—TTM也接近2012年的创业板

历史会重演,但不会简单地重演这些现象背后都有其合理性回顾十二五期间的创业板,展望十四五期间的科技创新板,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产业分布的鲜明时代感是关键共性同时,两者的次新股属性强化了估值水平和基金仓位变化规律

6.梳理科技创新板行业优质公司

结合各行业分析师的观点,我们整理了一些科技创新板优质龙头产品如下。

7.风险警告

1.地缘政治冲突超出预期。

2.工业进步缓慢。

3.利润增长低。

上一篇:美三大股指显著下跌特斯拉大跌超9%!拜登 返回列表下一篇:

25